山西是中藥資源大省,也是全國著名的中藥材主產區,種植歷史悠久,資源獨特,素有“北藥”之稱。據統計,全省現有1788種中藥材。其中,黃芪、連翹、黨參、遠志、柴胡、山藥、地黃等7個品種的質量和產量居世界前列。因此,把中藥材產業發展好,是促進山西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10月11日,晉藥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山西中醫藥大學隆重召開。本次論壇由山西中醫藥科技創新聯盟、山西中醫藥大學、振東健康產業集團聯合主辦,多位業界著名專家出席論壇并作精彩主題報告。
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曾建國教授分享《“湘九味”與中獸藥開發》,提出要想把中藥材產業做好,必須注重塑造品牌,打造道地和特色藥材。
北京大學楊秀偉教授的報告題為《以紅參為載體的基于體內過程的有效成分和有效效應物質的發現策略及質量標準制定》,指出要重視對傳統中藥的基礎研究,探究使用標準,做好常用中藥材的基礎研究永遠在路上。
南京中醫藥大學陸兔林教授介紹《中藥材及飲片生產過程質量控制標準》時強調,中藥企業應以尊重藥性為基礎,推行產地加工和炮制一體化。
中國醫學科學院鄒忠梅教授報告為《天然產物化學與創新藥物發現》,她建議中藥材需結合標準化實踐,建設全過程追溯體系。
山西振東道地藥材開發有限公司王旭峰董事長作《中藥材倉儲標準》報告,指出倉儲條件對中藥材質量影響極大,比如味道濃的藥材,味道就是有效成分,需要密封儲藏;含糖量高的容易生蟲,需冷凍保存;含糖量低的容易發霉,需在陰涼庫保存。坐落在山西平順的振東中藥材倉儲科研基地領先國家標準,已把中藥材的各種保質措施變為現實。
各位專家的報告,為解決中藥材產業當前面臨的發展困境提供了新的突破口。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為山西省推進中藥材產業鏈大跨越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